南宁市各墓园迎来清明祭扫小高峰 市民积极践行绿色清明文明祭扫 全球报资讯
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员代表向梁小霞烈士敬献鲜花,寄托哀思。(李淑金 摄)
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
(资料图片)
4月5日是清明节,我市各墓园迎来清明祭扫小高峰。清明祭扫是一次特别的“心灵之旅”,人们积极践行绿色清明、文明祭扫等理念,清朗过清明。
追思先人 移风易俗
清明时节寄哀思,花香袅袅故人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鲜花替代纸钱爆竹来祭奠先人,绿色文明、低碳环保成为人们寄托哀思、表达情怀的新理念。
上午10时,市民李佩芸来到南宁市殡仪馆望州路服务区祭拜已故长辈,将鲜花和水果摆好,寄托哀思。她告诉记者,多年前在农村祭祖时曾见到因明火祭祀引发的火灾,深受触动,并引以为戒。“我家连续4年使用鲜花进行祭扫。希望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更多中老年人群体和农村地区群众了解并接受无烟祭祀。”李佩芸说。
文明祭扫,重在心意。在四厦岭墓园,多数市民手捧鲜花,带着简单的祭祀品前来祭扫。市民梁冬妮告诉记者:“因为放鞭炮、烧纸钱对环境的污染大,全家人都支持没有烟尘缭绕的祭扫方式。”
四厦岭墓园副主任任建红告诉记者,工作人员在墓区巡逻走访时发现,今年市民用鲜花祭扫的热情更高,初步估计今年采用鲜花祭祀的市民数量比往年增加两成以上。
记者在几个墓园看到,通过烧香点烛等方式祭拜先人的方式仍有一定的“市场”。有的市民就地烧纸,纸灰散落一地,还有的市民祭拜后离开时,没有及时收拾祭品和垃圾,而是将其留在墓前,对环境造成了影响。移风易俗、文明祭祀,还需要各相关部门和市民的共同努力,守护整洁的环境。
祭扫重在表达感情,不仅在于追思先人,还在于教育后人。
读家书、用文字抒发对故人的怀念、用训诫延续家风……市民通过种种方式挖掘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催生出新风尚。
记者发现,昨日有许多市民手捧鲜花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烈士陵园英烈苑,梁小霞的墓前摆满了鲜花,市民将花束轻轻放在墓碑前,致敬烈士。市民吕先生一家来到烈士陵园,缅怀烈士伟绩,教育孩子不要忘记先烈们,要继承遗志,传承红色基因。
服务便民 绿色祭扫
为保障市民安全,南宁市殡仪馆增加工作人员值班值守。“4月1日、2日、5日、8日、9日是我们重点保障的5个祭祀高峰日,服务管理处实行全员上岗,通过增加人员、服务窗口来满足群众需求。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发现不文明行为时,会及时上前劝导。”南宁市殡葬服务管理处主任胡鑫宁表示,南宁市殡仪馆在服务区内设置了便民服务点提供免费的饮用水,开展“鞭炮换鲜花”活动,设置临时医疗点保障祭扫群众安全,安排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人流密集处进行疏导和分流。
南宁市各墓园积极采取便民、暖心措施,让市民安心祭扫。佛子岭公墓向不便使用智能手机且无年轻人陪同的老年人群体开放电话预约通道,还在园内祭扫高峰期引导车辆单向通行避免拥堵;四厦岭墓园设置“纸钱爆竹换鲜花”服务点,配备约200名保洁人员保障环境整洁;青龙岗长安墓园在墓区设置便民观光车服务老、弱、病、残、孕等群体,还设置免费的烧纸桶供市民使用。
重视宣传 弘扬新风
祭扫是一种形式,是对先辈的怀念和尊重;文明是一种风尚,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体现。南宁市以清明节为契机,加大宣传文明祭扫力度,让平安清明理念深入人心。
4月2日,市文明办、市民政局联合向市民发出《2023年清明安全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市民通过敬献鲜花、植树种花等无烟、安全、绿色方式祭扫,做到不污染环境、不乱扔杂物、不破坏草地树木,共同保护秀美山川。倡议书还倡导文明祭扫,采用网络祭祀、居家追思、代祭等方式遥寄哀思;倡导厚养薄葬,鼓励采用海葬、树葬、花坛葬等少占地或不占地的生态安葬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2月中旬起,市民政局及各县(市、区)、开发区同步开展政策法规与移风易俗宣传进村(社区)活动,发放《推动移风易俗 创建文明新风》宣传册,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记者 吴潇)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吴潇)
相关阅读
南宁各大墓园祭扫活动开始升温 绿色低碳祭扫方式成主流 @南宁市民:清明祭扫服务提醒信息来了,有个别墓园需要提前预约 清明节当天约4.5万人次入园祭扫!南宁青龙岗便民贴心服务受到市民点赞 @南宁市民,清明节出门祭扫指南出炉,注意错峰出行! 南宁各大墓区迎来祭扫小高峰 建议提前预约错峰出行标签:
为您推荐
-
人民网杭州9月17日电 (记者孙博洋)9月16日至17日,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在16日举行...
202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