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季季、年年正收益?多家巨头出手!投资者发出灵魂拷问
(相关资料图)
近日,蚂蚁财富、天天基金等基金代销巨头纷纷上线“正收益”专区或专题。让不少投资者易产生“承诺收益”的错觉。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 震荡市场下,“正收益”专题纷纷上线背后,一方面是代销平台对客户“稳健理财”需求的迎合,另一方面则是平台提升规模保有量的重要方式。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提示, 需要看到此类“正收益”产品硬币的另一面,投资者可能会错失权益市场上涨带来的高回报,代销平台和基金公司可能因产品后期没有实现正收益被投诉。此外,基金公司和平台宣传此类产品谨防“唯规模至上”。
代销巨头齐齐上新“正收益”
近日,天天基金推出“历史期期正收益”专题页,展示及销售成立以来每个月、每个季度、每个年度三个历史时期维度的正收益基金产品。
6月12日,天天基金APP中已不见该专题页。中国证券报记者通过渠道人士独家获悉,“历史期期正收益”专题页是天天基金在固收产品领域发力的尝试之一,该专题页内部原计划试行一周,现一周期满故不再展示。
来源:天天基金“历史期期正收益”专题页
不只是天天基金,另一互联网代销巨头蚂蚁基金,近日也在“正收益”专题方面发力。此外,有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背靠微信的腾讯理财通近期也在筹备稳健理财类的专区。
5月下旬,蚂蚁财富“稳健理财”模块内上线“追求正收益”新专区,通过“估值方法”“久期匹配”“合同约定”的方式将区域分为“历史无亏损”“期期正收益”“足期保本”三类。
来源:蚂蚁财富“追求正收益”专区
对于设置“追求正收益”的初衷,蚂蚁财富产品总监鲁怡琛曾公开表示,震荡行情下,稳健类产品更受投资者关注,但当前市场上产品种类很多,用户也很难分清。同时,伴随净值化转型,此举为了更好服务蚂蚁财富平台上用户关于稳健的理财需求,也为更好地帮助基金投资者找到长期优质的债券基金产品。
“‘正收益’作为普通投资者理解成本最低的卖点,在销售转化率上具有优势。”盈米基金且慢高级研究总监杨晓磊认为,代销平台这一行为本质上还是在过去两年公募权益型基金缺乏赚钱效应的背景下,为提升平台基金销量和保有量所作出的调整。
硬币的另一面
“投资怎么能完全保证月月正收益、季季正收益呢?这种宣传容易给人一种可以承诺收益的错觉。”一位投资者在看到上述页面时对记者表示。
两大代销平台“正收益”专题或专区的产品主要由货币基金、短债基金、中短债基金,以及储蓄保险构成,而且其中的债券型基金多设有30天到一年不等的持有期。
“虽然稳健型产品大概率可以保证本金安全并略有收益,但市场反弹时,却容易错失权益产品上涨带来的高回报,因此机会成本较高。”资深基金评价人员、杭州闻基之道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闻群对记者表示。
此外,在杨晓磊看来,对于大部分普通投资者,简单以“正收益”作为卖点,对于客户提高投资认知水平可能是不利的。“过于强调‘正收益’,一定程度上为投资者树立了‘过高的预期’,一旦后续业绩表现没有达到‘期期正收益’,就有潜在的客户投诉风险。”他表示。
不要“唯规模至上”
据蚂蚁财富“追求正收益”专区公示的评选规则来看,专区内的基金主要通过“量化+深度调研”的方式遴选出。其中量化方面,主要从产品维度、管理公司维度、投资经理维度进行筛选,产品维度则涉及规模、成立时间、风险收益特征、稳定性等指标。基金公司商务人士透露,蚂蚁财富还会考察债基持仓的信用下沉情况,天天基金则更多依据定量规则。
闻群表示,比如作为稳健型的中短债基金,符合“期期正收益”的不在少数。
目前来看,入围两大代销平台“正收益”专区或专题的产品并不是特别多。比如,蚂蚁财富“历史无亏损”小模块下有8只货币基金,“月月/季季/年年正收益”下分别有5只、5只、4只基金。
对于入选流程,记者向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了不一样的情况。有的公司表示,基金公司需先向平台报送想要宣传的产品,平台进行筛选;有的公司则直言,没有收到平台的相关通知,不知道这一专题。
有业内人士认为, 平台对稳健收益类产品服务的创新,体现了从单纯追求“收益排名”到“追求正收益”的变化,这背后传递出的是平台越来越关注客户的投资体验,在“求稳”和“求赚”两条赛道上,力争追求一个相对合理的平衡点。
对于迎合客户需求制定和宣传“正收益”产品这一行为,杨晓磊提示,首先应当做好充分的风险提示。其次,基金公司和平台不要“唯规模至上”,要充分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和客户坦诚相待,学会“丑话说在前头”,在充分履行客户适当性审查的情况下,向合适的客户推荐合适的基金产品,减少潜在客诉风险。
标签:
为您推荐
-
人民网杭州9月17日电 (记者孙博洋)9月16日至17日,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在16日举行...
202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