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周瑜到底有没有打黄盖?真实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我们常常将伤人者称为周瑜,甘愿受苦者称为黄盖,两人都是自愿的,这听起来被打者好像脑子缺根筋,哪儿自愿挨打却不还手,打人者还心安理得的,正常情况下肯定不会是这样的,这句千古流传的歇后语背后隐藏着一个小故事,而这个小故事我们人尽皆知,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小编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了一些端倪。
三国时期,曹操百万大军挥师南下,锐不可当,令人闻风丧胆,似乎有踏平一切的决心,面对这样的情况,孙权和刘备决定暂时化干戈为玉帛,毕竟他们谁都不是曹操的对手。再一意孤行,只有死路一条,联起手来尚有取胜的机会。于是就出现了后来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这次战役中,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
【资料图】
【资料图】
于是在军事会议上,就确立方了方案,周瑜黄盖二人假装意见不合,黄盖气焰嚣张,甚至有轻视周瑜之意,周瑜借口怠慢军心,下令要讲黄盖斩首,众将苦苦哀求,周瑜念在黄盖劳苦功高,决定从轻处理,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将斩首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的,好几天都卧床不起,这出苦肉计是演给诈降吴营的蔡瑁、张允看的,阚泽还未黄盖献诈降书,这一切都被蔡瑁张允看在眼里,眼看着自己立功的机会就要来了,心中暗自欣喜。于是蔡瑁张允就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等黄盖来投降时,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于后来惨败,懊恼不已。
其实看到这里,漏洞百出,听小编一一解答。
第一,周瑜、黄盖同为东吴大将,虽说周瑜在能力上略胜黄盖一筹,但黄盖的功劳也不比周瑜差,就算两人为了取信曹操才演的苦肉计,但这件事只有他俩知道,或者更多一点,主子们也是知道的,但是三军将士可不知道,黄盖年长周瑜,在军队里的威望甚至比黄盖还要高,况且黄盖为人忠厚,结交的朋友也不少,周瑜贸然采用这样损伤黄盖面子的行为,这不是打了黄盖的脸,也打了三军将士的脸吗?周瑜号称小诸葛,办法注意可不止这一点,何必非要采用这种犯众怒的行为呢?即使日后澄清,那众人心中难免有芥蒂,也会对周瑜的名声有影响,周瑜又何苦趟这趟浑水呢?
第二,从史料考证,依《三国志·周瑜传》的记载来看,赤壁之战开始后,经周瑜同意,黄盖借用十多艘轻便战舰,将其全部装满柴草,脚上膏油,裹上帷幕,竖起牙旗,且在大船后边绑上小船,以备用。随后,派人送投降书至曹营,说要向曹操投降,然后浩浩荡荡驾船北上而去。曹操的军吏、士兵纷纷从营房中探出头来观望,都以为是黄盖投降来了,在离曹营还有二里时,黄盖放开大船,同时放火,当时东南风正急,一时往船如箭,火势凶猛,不但烧了曹操的水营船只,火势还蔓延到岸上,烧了岸上的营落。随后周瑜率轻锐之军快速进击,一举击败曹军。
从记载中我们没有看到有关黄盖的苦肉计,试想,如果真有苦肉计,那么一定是被载入史册的,这么精彩的段落,怎会错过?我们所知道的国时代的故事大都是来自《三国演义》,毕竟这部著作传播的最广,还被拍成电视剧,影响深远,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文学作品,文学讲究来源于现实,有高于现实,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渲染,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所以不能被当成真正的历史。
另外,小编在《江表传》中也找到了段历史的记载,里面记述了黄盖的诈降书,大意是说,黄盖受孙氏厚恩,经常为将帅,待遇并不薄,但从天下大势来看,江东六郡人马抵挡中原百万大军,实在是寡不敌众,这是海内所共见的。江东的将吏,不论愚智,都知道这一点,只有周瑜、鲁肃忠厚浅薄,固执己见,从现实考虑,只有投降一条路可走。到交锋之日,我黄盖便为前部,当随机行事,为曹公效命。
曹操在接到书信后,特地召见了送信之人,秘密盘问了许久,说:“只怕其中有诈,黄盖如果真的投降,建立大功。来日封爵受赏,一定在众人之上。”曹操虽有怀疑,但还是选择了相信黄盖,最终“引火上身”。
在这里还是对黄盖的苦肉计只字未提,黄盖也是征战多年的老将了,信誉肯定还是有的,说是投降,即使曹操有所怀疑,也不会放弃这个大好的机会,是不是真投降,见了面不就清楚了,但怎料到,连黄盖的面儿还没见着,就被算计了,枉费他一世英名。
从几个方面都能证明,其实根本就没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一说,只是后人根据一些蛛丝马迹,编出来的。我们看问题一定要带着思想去看,去思考,去探究,脑子越用越灵嘛。
标签:
为您推荐
-
人民网杭州9月17日电 (记者孙博洋)9月16日至17日,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在16日举行...
2021-09-18